English

推荐一种群文活动的好形式

1999-11-18 来源:光明日报 胡家龙 我有话说

北京的景山公园是一个小公园,里面有一座小山也就是景山。景山的阳面,山势较陡,而山的阴面却是一片平缓的坡地。每当星期天的时候,景山的阴面环绕着的一座亭子,总是围着一大群人。两鬓斑白的老人双双携手,祖孙三代相拥相依,少男少女驻足翘首,围得满满的,站得紧紧的,一齐随着亭子间的指挥的有力节拍引吭高歌。那歌声时起时伏,随风飘过高高的红墙。

笔者曾经多次目睹这种群众性大合唱的盛况,由最初的观望到跃跃欲试,最后也曾放开自己的喉咙,把并不那么美妙的声音汇进那么多陌生人的歌唱。唱完之后,高兴之余,对一、二百人聚集一起唱歌这件事情禁不住好奇起来。细细的听,才知道这个“星期合唱团”是由几位退休的老年合唱积极分子组成的,有指挥的、拉手风琴伴奏的,还有散发歌片的。而“星期合唱团”的成员则是松散的,不登记,不收费。来不用报到,走不用招呼,只要进到公园里来的,只要愿意唱的,都可以加入其中。演唱的曲目有《我的祖国》、《英雄赞歌》、《我爱祖国的蓝天》这样的老歌,也有《走进新时代》、《春天的故事》这样的新歌;既有艺术歌曲,也有民间歌曲;既有中国的,也有外国的;这些歌曲都是朗朗上口,大家又都非常熟悉的。

笔者问一对从中关村来的教授夫妇,怎么会跑那么远的道儿来这里唱歌呢?他们回答:每次来这里唱歌都觉得非常高兴,就当是燃烧身体吧。一位手提菜篮子的中年妇女跟我说,每个双休日,她在附近的自由市场买完菜,都要到公园里唱一阵,唱完歌再回家去做家务,神清气爽,高高兴兴,多好!

不参与其中不知道,唱歌能给这么多人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;不深入其中不了解,人民群众对群众性的文化生活有这么强烈的要求。笔者感到,景山公园的群众性合唱活动,内容积极向上,方式灵活方便,吸引了老、中、青多方面的群众参与,值得充分肯定。景山公园的“合唱现象”说明,办好社会文化活动一定要立足群众、方便群众、扎根群众,使群众乐于接受、乐于参与,在参与中自我丰富、自我提高。如果是把门槛设得高高的,入“团”还要搞声乐考试;如果是把门票定得高高的,还要交“入团费”、办“团员卡”;如果是把门面搞得光光的,还得有一幢“合唱楼”、“合唱馆”什么的,不从实际出发,不考虑群众的利益,不方便群众、吸引群众参与,那么,景山公园的大合唱很可能不存在,以此类推,很多社会文化活动就难于开展,一些文化阵地就可能丧失,一些不健康、不正常的活动就可能乘虚而入。同时,景山公园的“合唱现象”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,在我们的城市、乡村,到底有些什么样的自发性的群文活动?是不是可以多给予一些关注、引导和必要的条件?这些,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